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知识 > 纪录片与象同行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日记

纪录片与象同行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日记

它很聪明,从某种意义上它像一个智者。我们采取什么方式对待它们,它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我们。——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

△纪录片《与象同行》预告片

17个月,15头大象,途经普洱、红河、玉溪、昆明等地,先北上,后西行,再南下……这是中国野生亚洲象有纪录以来距离最长的一次迁移。由国新办对外推广局指导,解读中国工作室携手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出品的纪录片《与象同行》同步记录了这场漫长而跌宕的北移南归之旅。8月12日起,该片于腾讯视频、哔哩哔哩、芒果TV、凤凰卫视、英国天空电视台等海内外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陆续上线。

△纪录片《与象同行》海报

冒险之旅

2019年是西双版纳有记录以来最干旱的一年,景洪市的降雨量只有往昔的三分之一左右。位于勐养子保护区的野象谷,是亚洲象在旱季的重要集聚地,由于气候无端变化,野象谷旁边的河流在当年二月份后就陷入断水断流的境地。生活在这里的短鼻家族开始将目光投向北方。

△纪录片《与象同行》剧照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的野象谷,有这样一支象群,它们之中的一只新生儿,鼻子比其他大象短了一截,这个象群也因这个活泼的“小姑娘”而得名“短鼻家族”。2020年3月初,由短鼻妹、蓝眼睛和野象谷其它大象组成,拥有15头亚洲象成员的家族离开了野象谷。它们一路北上,踏上一条充满未知的奇特之旅。

2021年5月,已经“出走”一年多的短鼻家族进入玉溪市峨山县,这是它们第一次踏足人类城市。当地居民们好奇而忐忑地期待着它们的到来。反观西双版纳周边的村民,面对“路过”的象群已见惯不怪,短鼻家族并不是他们见到的第一群野象。

△纪录片《与象同行》剧照

上世纪70年代至今,亚洲象对于人类活动区逐渐产生了适应行为,它们不断到农田里去取食水稻、玉米、甘蔗这些能提供更高热量的农耕作物,极大缩小了进食的时间。这个冒险北上的大象家族,在北移的路上,不断走近人类的生活,沿途寻觅可供栖息的新家。

囹圄自救

一年多的旅途中,短鼻家族的成员来来去去,两头成年象离队,而家族里的两头母象又顺利诞下新生儿,两个小家伙的到来为短鼻家族增添新生力量,也为一路关注它们的人类带来欢乐与温馨。

大象是对水需求量极大的物种,但它们越靠近人类活动区域,往往越难获取天然水源。有时,短鼻家族不得不到当地人修建的水池、鱼塘等人工设施中喝水。这对于拥有长鼻子的大体型成年象很容易,但对于幼象和亚成年象来说却可能成为不小的生存挑战。

纪录片与象同行野生亚洲象的奇幻旅行日记

有两头成年象、一头亚成年和一头幼象进到了水池里,大概过了5分钟,象突然就开始大叫了。在整个山谷里,大概隔一两公里,你都能听见它那种类似于吼叫的声音——张斯捷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A组组长

△纪录片《与象同行》剧照

人们监测到取水的大象进入了水泥砌成的水池,通过监控影像,可以看到水池的四面墙垂直于地面,水深可达三米左右,彼时亚成年象已体力不支,只能勉强留出一个鼻孔露在水面上。而幼象甚至已经多次没入水面之下。

就在监测小队焦急地想要找办法帮助大象脱离险境时,奇迹就发生在一瞬间:母象用自己的鼻子、脑袋,把幼象拱出了水面。大概10分钟后,有两头公象用它们的象牙和象足硬生生地把水泥池边凿开了一个缺口,让几头落水的象通过这个缺口陆续从水池里爬出来。象群惊险而令人揪心的自救之举,使危机顺利解除,监测小队也放下了高悬着的心。

△纪录片《与象同行》剧照

为人类社会提供便利的各种设施,却对亚洲象造成了多种风险。在前往未知家园的路上,它们不知道哪一刻会深陷险情。短鼻家族一路前行,这个看起来光怪陆离的世界似乎不属于它们,那么,真正的归宿又在哪里呢?

引路向南

亚洲象研究专家认为,从西双版纳雨林到云南省会昆明,短鼻家族越往北走,越难找到令其安心的、理想的栖息地,理应由人类采取措施引导它们及时掉头,返回真正适合它们的家园。人类为象群南返设置的第一站是普洱,不能再放任它们“一路逍遥”了。

△纪录片《与象同行》海报理论是一回事,实际又是另一回事。南返之路,人与象,任谁也不能轻松。而短鼻家族距离科学家为它们设定的潜在目的地普洱,尚有一百多公里,一路上挑战不断。一年多以前,大象们北上时正值旱季,沿途的河流大都处于枯水期,不足以对大象的渡江行动造成威胁。如今,带着两个幼崽的象群需要再次渡过元江,才算返回适宜栖息地的范围。可随着雨季到来,河流水位上升,水流越发湍急,两头小象渡河也有风险,大大增加了大象们的渡河难度。过不了元江,亚洲象就回不了家。水势汹涌的元江成了短鼻家族南返途中最大的障碍。

多部门联合勘测调查元江周边的地形条件后,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指挥部决议通过定点投食、车辆封堵等方式,尝试引导象群借道元江大桥渡河。

△纪录片《与象同行》剧照

这本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未有过象群通过人工道路设施渡河的先例,科学家和监测队员们都很忐忑。象群也不断犹豫、徘徊,在人类为它们设置的水塘边休憩调整。也许是因为这数月的人象相伴,让这些大家伙对人类产生了信任,也许是它们在不断试探中体会到人类不会伤害它们,象群派出警卫象,小心翼翼地在桥边为大部队探路。

2021年8月8日傍晚,短鼻家族全体成员排着队从元江大桥上顺利通过。这些依常理对大型人类设施敬而远之的野生象群,在这次堪称默契的人象协作渡河行动中,对人类投射出极大信任。

与象同行

在无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辅助引导下,短鼻家族于2021年8月12日抵达了临时落脚点——普洱。又在出走五百多天后,重新回到了西双版纳。为保证这场17个月的北移南返之旅过程中人象皆安全,国家共投入保障队伍2.5万人次,应急车辆1.5万辆,疏散群众15万人,沿途定损理赔500多万元。

大象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生活习惯,我们的生活习惯也跟随大象有了改变。

——陈胜瑶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野生亚洲象搜寻监测分队宣传小组组长

△纪录片《与象同行》剧照

除却对共度这段难忘时光的不舍与难忘,亚洲象的出走也为人类提出了新课题。“与象同行”不仅仅是为短鼻家族迁移旅程的一次保驾护航,更是一场人类和大象和谐共存方式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