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常识 > 越南人和中国人是同文同种吗

越南人和中国人是同文同种吗

在相貌上,即便中国人也很难分辨越南人和中国人的区别,特别是越南人与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人的相貌特征几乎完全一致。与此同时,越南人与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人种有着明显区别,最明显的就是东南亚其他国家人皮肤偏黑。

胡志明

这并不奇怪。东南亚其他国家是由当地人建立王朝后,再向中华进贡并归附为藩属国。而越南则是由中国人开发的。越南北部与两广南部、海南,在长达1182年的时间里,属于中国的一个直辖行政区——交州。直辖时间,甚至比作为中华藩属国存在的905年更漫长。直辖期间,其待遇与中原居民一般无二,可以参加科举,并且有不少中举入朝的高官。

越南人与中国人,正如越南国父胡志明所说:“越中两国,同文同种”。

越南神话传说中,越南人是炎帝子孙与瓯人爱情的结晶。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越南人自称“龙子仙孙”。

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越南都会举行盛大的国家公祭日活动,包括最高领袖在内的越南领导基本都出席。祭祀的对象是“雄王”,被越南人视为始祖。

在越南传说中,炎帝神农的三世孙帝明,在巡猎南方五岭地区(长江流域)的时候,娶了当地的婺(wu)仙之女为妻,生子泾阳王。泾阳王生子雒(通洛)龙君,娶岭南的瓯(ou)姬为妻,共生百子。

雒龙君是龙族,属火;瓯姬是仙族,属水。水火不能长期相处,故瓯姬带50个孩子到越南峰州,封其长子为王,名雄王。

从传说可以看出,越南人是中原汉人(龙图腾),与百越的瓯人部落(水图腾)融合的后代。传说中,融合进行了两次。第一次是炎帝后代与五岭(即古代楚越地区)我原住民的融合,其后代又与岭南原住民进行了第二次融合,融合后代迁居越南,形成了越南人。

神话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反映了越南人与中国人的血缘关系。历史和考古研究,印证了越南人两次融合的过程。

第一次,是炎黄部落与长江流域原住民的融合。

在远古时期,在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地区,居住着皮肤黝黑的土著。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中按照语系称之为“南岛人”,语言属于南岛语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古小松博士在《越南:历史、国情、前瞻》中按照人种称之为美拉尼西亚人,“美拉尼西亚”之名源自希腊语,意为“黑人群岛”,指的是包括巴布新几内亚、澳大利亚、斐济、所罗门群岛等太平洋岛国土著居民,特点是皮肤黝黑,头发卷曲,阔脸宽鼻,颌部突出。

大约4000年前,越南的美拉尼西亚土著被“越人”取代。“越人”和中国人一样,属于“蒙古利亚人”。“蒙古利亚人”是西方人对我们东亚人的命名,可能是西方被蒙古西征惊吓的后遗症。我们姑且接受“蒙古利亚人”的称呼吧,因为也没有更流行的称谓。

根据《姚著中国史》的研究,“蒙古利亚人”的特点是适应冰河期的蒙古高原寒风的进化结果。为维持一定体重而避免皮肤面大量放热,手足与身体的比例较短。为防止脸部冻伤,脸部轮廓不如欧洲人那么棱角分明,比较平坦。眼帘需要保护眼球不被寒气侵蚀,所以脂肪层特厚。

“蒙古利亚人”于纪元前二万五千年左右最早形成,逐渐向四方迁移。向东与向南进达黄河流域的,形成原中国人。其后人就是炎黄部落联盟。黄帝部落在甘肃、陕西与炎帝部落合并,向东击败以蚩尤为首的“东夷”部落联盟,入主中原,成为华夏先祖。

炎黄部落随后与东夷部落进行了融合,广泛分布于华夏大地。炎黄的图腾为龙,东夷的图腾为凤,龙凤呈祥图,是华夏夫妇结婚必备的百年好合象征。

炎黄与东夷融合的后人之一是越人。西周时期,在长江以南地区,广泛分布着“越人”,因其尚未建立国家,部落林立,被称为“百越”。

到春秋时期,百越中的一个部落“于越”强大起来,建立了越国,并诞生了一位“卧薪尝胆”的伟大君王勾践,消灭了吴国,建立了包含浙江、江苏等地的强大越国。可惜,其后人不顾越国尚处于部落社会的落后现实,好战而亡。

战国时期,越王“无彊”北上伐齐,被齐威王的说客一顿忽悠,感觉楚国更有油水,掉头又去伐楚。结果中了楚国埋伏,兵败身死。越国随后被楚国所灭,整合起来的“百越”再次分崩离析。

越南的主体民族是京族,占人口比例高达86、京族,意思是住在京城的人。为什么住在京城的人,后来成为了越南的主体民族?

因为,古代住在越南京城的,是中原的“南下干部”及其亲属,也就是古代的援疆干部、驻军、生产建设兵团。

这里,需要提到被越南人尊为开国之君的“赵武王”赵佗。毛主席称其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秦朝时期,千古一帝秦始皇征发50万大军南征百越。为此,秦始皇不惜开凿了古代水利奇迹——灵渠,将长江与珠江连接起来,物资可以从湖南出发,沿水路直达广州。南征的主帅屠雎(sui)战死后,任嚣担任主帅,赵佗担任副帅,终于将包括越南北部在内的百越地区纳入中原统治,建立了桂林、南海、象,共三郡。越南北部即为象郡的一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百越并不是国家,是一种不加区分的统称,其内部是无数以家族为纽带的小部落。所以,秦朝是开发了岭南,而不是征服百越。百越人仍然居住在自己熟悉的山林湖泊中,秦人则开垦荒地成为农田。

汉代古籍记载:“凡交趾所统,虽置郡县,而语言各异,重译乃通。人如禽兽,长幼无别。项髻徒徙,以布贯头而著之”;“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

赵佗是河北真定人,真定又称常山、正定,与常山赵子龙是老乡。赵佗家族世代为赵国重臣,秦灭赵后,赵佗被秦始皇任命为贴身侍卫(由此可见千古一帝的胸怀之阔)。赵佗在南征过程中,采取怀柔政策,吸收百越部落精英为其所用,展现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才能,被任嚣视为接班人。

秦末群雄并起后,主将任嚣见秦朝已不可救,在病危之际,将权力交接给赵佗,并指示封闭五岭关口,不参与中原内战。秦亡后,项羽派兵攻打赵佗,人心惶惶,赵佗称王,建南越国,稳定了人心。

征伐百越后,秦始皇征发的50万大军就地转为生产建设兵团,在包括越南在内的岭南地区屯田,源源不断从中原输入先进的铁器、牲口、种子和农耕技术。但南下的建设兵团基本都是男性,人人思乡心切,逃亡不断,朝廷曾征伐1.5万妇女到岭南,但杯水车薪。

秦朝灭亡后,赵佗不再能够指望得到中原的女性移民,于是采取了“和辑百越”的策略。一方面吸收百越的精英担任官员,允许归顺的百越部落自治。另一方面,与百越进行大规模通婚,诞生了大量爱情的结晶。

这或许就是越南传说中雒龙君娶岭南的瓯姬为妻,共生百子后南下的由来。当时是一夫多妻制,建设兵团的干部和职工掌握农耕技术,远远比部落民富裕,所以拥有多个妻子、生上百来个孩子也不奇怪。

赵佗的一名部下,河北真定同乡沈汭,与岭南第一个改汉姓的部落“先”通婚,沈、先融合,其后代改为“洗”姓,“洗”后来后改为“冼”姓。到南北朝时期,岭南冼姓出现了一位被周总理称为“第一巾帼女英雄”的冼夫人。冼夫人与南北朝时期南下逃难的辽东北燕皇族遗脉—高凉(在今广东西部)太守冯宝联姻,在80年的人生岁月里,冼夫人带兵平定了一波又一波敢于闹独立的地方军阀,确保了包括越南在内的岭南地区,在南北朝的纷乱时期,始终在中原王朝直辖之下。

到隋朝建立后,从冼夫人手中完整接受了包括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在内的交州,并将其封为“谯国夫人”。冼夫人的后人中,包括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的唐朝宦官高力士(本名冯元一),至死不渝追随唐玄宗,死后被追封为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

冼夫人还坚守儒家价值观,在岭南、越北解放被部落领袖控制的奴隶,武力破除部落领袖的“初夜权”,受到交州人民的爱戴,成为岭南人民的守护神。至今,广东西部、海南,以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地,每年均有民间自发组织的冼夫人祭祀,华南以及东南亚人民兴建的冼夫人庙多达两千多座。

由冼夫人的案例,可见赵佗等南下干部与原住民通婚的影响之长远。

赵佗后被汉朝册封为南越王。或许是积了德,赵佗治理岭南达81年,担任南越王66年,史书记载他高寿达121岁。

赵佗在任期间,南越国扩展到越南中部,设交阯、九真、日南三郡。越南的国号也是来自南越国。阮朝的阮福映向嘉庆皇帝请封为“南越”,朝中大臣或许是顾虑南越国割据两广的历史,以及越南曾大规模入寇广西的劣迹,将其改名为“越南”。

至汉武帝时期,南越国权臣吕嘉杀王作乱,汉武帝发兵五路灭南越国,纳入中央直辖,开启了千年直辖时代。先后有锡光、任延等优秀官员担任太守,“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聚,建立学校,导之礼仪”,开发了越南农耕经济,并把包括越南在内的岭南地区,从原始蒙昧带入儒家文明社会。司马光评价道:故岭南风华始于二守焉。至今,越南仍沿用中国传统婚配礼仪,贴对联等习俗也与中国无二。

越南人和中国人是同文同种吗

随后,又有大量汉人移民越南。

一部分是驻屯军,如东汉马援平定“二征之乱”后驻守大量军队。

更多是逃难的移民。每次中原战乱,越南都是乱世中难得的避难所,吸引了大量中原移民。

汉末、晋末、唐末、宋末、明末,或军阀混战,或外敌入侵,中原人口动辄减少80?90?不少世家大族举家迁移到最南部的交趾避乱,形成“南天小中华”。比如南宋末年,崖山并非最后避难地,大批宋人继续南下到交趾,协助陈朝击败元朝三次入侵,保住了“南天小中华”,没有沦落为四等南人。明末,又一批遗民逃难越南,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明朝遗臣莫玖,率众开发了越南最南边的边陲城市河仙市。

中原移民采用农耕生产方式,多跟随驻屯军,居住在京城河内及附近,开发了沼泽遍布的红河三角洲,形成京族,他们在越南史料中经常自称汉人,以和周边部落民区分。而雒越人、瓯人多采用渔猎生活方式,散步于广大山林。直到今天,这个格局依旧。京族占人口的86、但主要居住在三分之一的肥沃农耕国土上,三分之二的山林地区居住着其他53个民族,人口仅占14

五代十国时期,越南于中原一样,为地方军阀割据。宋代丢失了幽云十六州,再无余力南下平叛,越南因此结束直辖时代,进入藩属国自治时代。

不过,越南先后建立的9个王朝中,有7朝的开国之君都是中原移民后代。包括:丁朝丁部领(籍贯不详)、前黎朝黎恒(祖籍广西桂林阳朔)、李朝李公蕴(祖籍福建安海)、陈朝陈日照(祖籍福建福州长乐邑)、胡朝胡季犛(祖籍浙江)、莫朝莫登庸(祖籍广东东莞)、阮朝阮潢及阮福映(祖籍福建)。

1883年,阮朝与法国殖民者签订卖国条约,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越南人民一直期待中国能解救他们,法国殖民者对中国十分忌惮。为了维持非法的殖民统治,法国殖民当局开始进行排华教育和宣传,在1918年废除了汉字代之以拉丁文。

华夏与欧洲民族最大的区别在于,华夏是一个文明。不以欧洲狭隘的血统和种族进行民族划分,而以文化和生活方式划分。法国殖民者废除越南使用了两千年的汉字,对中华文明在越南传承破坏巨大。

自古以来,对越南人来说,祖籍中原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但法国殖民者六十多年的殖民教育,加上中国近代落后挨打,使得越南人不再以中国血统为傲。

不过,越南人和中国人高度一致的相貌,本来就是无需赘言的论证。

在语言方面,据已故北京大学著名教授王力先生考证,越南语中保留着大量的中国古汉语语音和语汇,当前的越南语语音基本上就是中国秦汉时期语音的真实写照。现代越语中的汉语借词,大略估算当在60?上。

新中国成立后,胡志明跑到北京说:“越中两国,同文同种”。我国深以为然,当亲儿子来养。

1955—1957越南三年计划期间,中国向越南提供了12亿元人民币,包括9亿元无偿援助和3亿元长期贷款。按照协议,1961年还再次提供1.41亿卢布援助,折合约1.6亿美元,可怜中国1960年外汇储备才0.46亿美元。

1959—1961“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中国有多苦大家自行百度即知。然而,从1958年至1961年,中国咬牙给越南提供近十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帮助越南兴建了18个工业项目:山西糖厂、义安糖厂、河内卷烟厂、河内针织厂、肥皂牙膏厂等。经过仅仅几年的努力,在中国的帮助下,越南就建立起了自己的初步工业体系。到1960年,越南已能生产70多种轻工业产品,初步解决了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中国60年代援建越南的北方太原钢铁联合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上一直到90年代。

在中国不计血本的支援下,从1958年到1960年,越南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高达22.6

中国还帮助越南修建了一批大型的水利工程,如北宁—兴安—海阳水利工程是越南当时最大的排灌工程,受益面积达21万公顷。这些水利工程大大增加了越南农业的排灌面积。并向越南提供大量的小麦、水稻、棉花等优良种子和种植技术,帮助越南提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越南1956年稻谷总产量达到413万吨,比1955年的352万吨增长17、(见《越南经济》中国出版集团)

包括一些争议岛屿,当年都没跟越南见外。实际上,直至今日,虽然越南不时有伤害感情的举动,但我国对越南的仍然十分宽容。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越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和客源国。可谓“父爱如山”。

当今,越南的人口情况已与古代大为不同。

越南一直没有正式确定官方语言,或者说有两种官方语言,包括河内语和西贡语。原因在于越南独立后,便开始了900年的南下扩张。而南部有两个受印度文化影响深远的古国——占城(占婆)、真腊(高棉、柬埔寨)。

1069年,李朝发动战争迫使占城割让北部三州,陈朝于14世纪初又获取了两个州,越南疆土南扩至今中部地区的顺化、承天一带。1402年越南夺取占城的占洞、古垒两州,把越南领土推进到今广南、广义地区。1471年,后黎朝黎圣宗亲征占城,攻陷首都,“生擒”占王茶全,设置广南道,使越南领土扩张到归仁一带。1693年,阮有镜领兵大举入侵,擒占王及皇亲大臣。1697年占城国灭亡。

1698年,越南占领了柬埔寨人高棉帝国最重要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区。在此形成了另一个经济中心——西贡(明代东南亚国家向大明朝贡时的中转要地,故名“西贡”)。此地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稻米产量以现代科技预估可以养活1亿人。因此人口稠密,河内政权没能对其完成文化同化。

越南扩张图

因此,西贡为核心的湄公河三角洲在人种、文化上与河内为中心的红河三角洲地区差异颇大。如果说河内(交趾)是“南天小中华”,这里则是印度佛国余脉。

加上湄公河地区在经济上与红河地区平分秋色,甚至更胜一筹。因此,越南十分容易分裂为南北两部。法国首先殖民南越,继而吞并北越。美国也同样尝试过南北分治,只不过因为中国不计代价的支援,越南才免于分裂。

越南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除却血缘和感情羁绊外,越南对中国地缘安全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十分重要。对我国而言,整个东亚,没有一个国家的地缘重要性能够超过越南。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已经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原因在于掌握话语权、主导权的世界霸主美国,以文明冲突视角来处理大国关系,其他国家不得不接招。

在文明冲突视角下,古代越南是中华文明与印度文明的分界线。当代越南,则是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较量的前沿地带。

西方的法国、美国先后试图以越南为基地入侵或遏制中华文明。“脱亚入欧”的日本也曾在1940年与法国达成协议,以越南为基地进攻华南。原苏同样在80年代以后拉拢越南,对中国形成南北夹攻。

越南的金兰湾被誉为“亚洲最重要的军港”,先后被法国、日本、美国、原苏海空军进驻。占据此军港,则可控制整个东亚的大动脉——俄国东部、中日韩等几乎所有亚洲国家和地区驶向马六甲海峡的航路。并且,几乎所有东南亚国家都将进入海空军有效攻击范围。

若中越能恢复五六七年代“同文同种”的亲密关系,则中美亚太博弈形势立刻逆转——中方由防御态势转为进攻态势。若美方不能破局,则日、韩、东盟地区将如亨廷顿预言的那样,回归大中华文明圈。

但若拜登政府延续奥巴马时期美越不断走近的趋势,特别是传言的美军入驻金兰湾一旦发生,恐怕“言之不预”就不远了。

幸好,签订了RCEP协议,上述两种情况应该都不会发生。更可能的是地区继续和平与发展,中美最终以软实力决出胜负。

中南半岛被称为亚洲的巴尔干半岛,越南则是半岛最危险的火药桶、大国博弈的竞技场。

因此,中越同文同种、血浓于水的历史渊源,绝非可有可无的尘封往事,而是地区稳定的无形纽带。

———————————————————————

主要参考书目:

1.《越南》第三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越南:历史国情前瞻》,社会科学出版社。3《南越王国传奇》,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4.《巾帼英雄冼夫人》,广东人民出版社。5.《越南经济》中国出版集团)。